医养结合社区养老的时代来了

2016-09-20 15:01:25 his医联体行心医养结合 阅读

投资风口


近日,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马晓伟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透露,从统计数字看,中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看病住院比例超过青年人的两倍,下一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将发展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使老年人口护理不再单纯依靠养老院。


根据十二五规划,我国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比例以90%、7%和3%为目标,目前2亿多老人,已经拥有670万张床位,应该已经达到了标准。但是按照每年新增老年人口1000万的速度,到2023年左右,中国老年人口应该突破3亿。如果还是以3%机构养老来计算,还有230万张床位的缺口,这一缺口的弥补将加剧了机构养老的压力。因此,社区养老仍然是国家养老资源配置的主战场。


虽然社区养老是一块大蛋糕,处处充满诱惑力,但目前投资养老行业的生存现状是60%左右亏损,10%左右微利,30%左右持平,净利率一般在8%左右。养老行业既是一个投资风口,又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如何构建一个让投资者满意,老年人安心居住的社区养老机构是目前许多社区养老经营者面临的难题。


12121.jpg


社区养老的痛点


第一,过去社区养老主要以政府为主导,几乎不存在营利性,因此相对的养老服务也比较单一、不规范,一般只提供一些场地或简单的健身器材,老年人只能选择打打麻将、跳跳舞。但随着老年人的经济和知识程度的提高,单一的养老服务已经不再能满足他们日益多样化的生活和娱乐需求。


第二,许多社区养老机构的管理系统陈旧,没有建立起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社区养老服务平台,社区养老机构、社区医院、政府养老部门及家政公司各自为政,交流合作程度低,区域内的养老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和整合,导致社区养老机构运行成本增加,效率低。


第三,在过去,由于国家体制和科学信息技术的障碍,医养结合的主管在两个部门,医管医,养归养,二者之间的主导、权力、责任、资源及支付体系怎么样融合存在很大争议,导致社区养老机构运作没有将医养结合起来。造成许多失能、失智、高龄、独居、重度残疾的老年人不能在社区就享受由养老信息监控平台提供的慢性病干预、健康咨询、个性化指导、康复教育、用药指导等。


医养结合社区养老将成为主流


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以社区、家庭为主,康复、医疗、保险服务配合,政府倡导,社会参与,多方投资,解决医疗保险的难题。然而社区养老机构要如何才能做到各个部门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真正给老年人提供无缝隙专业养老服务呢?这就需要社区养老机构引进专业的社区养老管理系统医养结合管理系统


首先,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平台立足于云端,结合移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将社区老年人的电子病历、各项身体指标数据、兴趣爱好等信息,经过大数据云平台统计分析出不同类型的养老需求,比如护理型、助养型和居养型等,然后养老机构再根据不同需求的老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一体化的智慧养老方案。给护理型老人提供移动医疗APP呼叫系统服务、康复护理和保健、定期医院复诊等。给助养型老人提供日间照料、临时托养等。给居养型老人提供家居清洁、送餐、上门探询、文化体育活动等。


其次,养老机构可以利用社区养老管理系统,将所在区域内的社区医院、政府养老部门及家政公司的所有资源进行整合。养老机构可结合政府养老部门最新的政策信息,帮助社区内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中的失能、失智、高龄、独居、重度残疾的老年人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申请入住政府投资设立的养老机构,实现社区互联网医疗管理。养老机构与家政公司形成合作关系,定期给社区老人提供家政养老服务,探索打造20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


最后,社区养老机构需要充分利用医养结合管理系统,构建社区老人EMR健康档案,利用远程健康监控平台和可佩戴移动设备监测社区老人身体数据,通过移动医护系统,及时通知社区医院上门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诊疗护理,并为需要转诊的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分级诊疗服务。打造以社区养老机构为主,政府部门、社区医院、家政公司为辅的区域养老模式。


结语


对于“未富先老”的国家而言,仅仅靠国家投入养老事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只有大力引进民间资本构建新型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使社区养老与社区医疗无缝对接,才是是破解养老医疗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林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