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医联体、医生多点执业、分级诊疗背景下,医院该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营业效率?

2018-01-05 16:55:15 his医联体行心医养结合 阅读

    “十三五”医疗改革的重点任务是“5+1”: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疗保障制度;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公共卫生。这几项改革虽然是单独设置的,但实际上有内部的逻辑关联。

 

    比如分级诊疗,看起来是关注就医秩序,实际上讲的是服务体系的问题,涉及到将来我们要重构一个什么样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单独列出来,是因为药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基础医疗具有非营利性,但药品是高度市场化的,所以医疗改革在这之间需要有一个平衡,即事业和产业之间的平衡。

 

    我们谈医药分开更多的是利益上的分开,把医生的价值和药品的价值分开,不要切断它们之间的关系。

 

    2015年开始出现了互联网医疗热,代表着医疗创新。很多人说,国家政策不够开放,在我看来,我们国家是最开放的,因为很多政策并没有很强的监管约束,比如互联网医疗,它提供的到底是医疗还是咨询服务也没有明确界定。

 

    监管很重要,居民作为患者很难评价医疗服务的优劣,老百姓能够体验的只是临床治疗,所以特别需要政府或者社会第三方的专业监管。

 

    如果没有很好的监管,不管是作为事业还是产业的医疗都不可能健康发展。

 

    上世纪90年以来,我国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发展最快的是城市医院,从2006年开始,城市医院与乡镇卫生医院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如果持续这样发展下去,整个体系实际上是不可持续的。过去以医院为中心,这与医学发展、社会背景是有关系的。

 

    将来,随着医学的创新,外科的发展趋势一定是微创化、门诊化,当前以住院、床位为中心的设计将出现严重浪费。

 

    医联体是分级诊疗实现的重要路径。医联体包括城市医疗集团、农村医供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等。

 

    为什么要形成医联体?根本原因是目前威胁健康的主要因素是慢性病。这就要求医疗机构之间协作,联合给患者提供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的服务,形成以人为中心的体系。

 

    但是,绝不能说医疗机构简单联合起来就可以实现,其背后需要激励机制的转变。

 

    “三医”联动说的是改革的系统性和联动性。现在有些医疗制度表面上高度相关,但事实上,在设计到执行层面存在着不相容的问题。比如说分级诊疗和医保资金分配,很多地方为了医保的收支平衡,进一步缩减门诊分配,更多集中在住院分配。门诊和住院的划分影响到基层服务能力的强弱,这个体系对基层医疗的伤害非常大。

 

    还有医保支付制度,支付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要改变医生行为。为什么会出现以药养医?是因为当前的医疗支付按项目付费,医生的实际收入与其提供的服务数量紧密相关。

 

    将来的改革是要总额控制,希望医院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如果这个激励传导不到医生层面,医生还会跟企业站在一边。改革应该阻断不合理的激励传导,今后所有的要素市场,不管是药品、耗材、器械,还是创新信息化技术,都应该秉承一个真正改进的健康价值。

 

信息化是基础,智能化是目标

 

    智慧医疗建设有效支撑着未来医院的发展,围绕着总体架构和战略规划分步实施。总体架构围绕“三多”,即多中心、多平台、多元化。战略规划是三步走,即信息化、互联网化、智能化。

 

    “信息化是基础,互联网化是必然,智能化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具体来看,医院内部信息化是基础,智慧化工作围绕三方面:智慧患者服务系统、智慧医院工作系统和智慧医院管理系统。互联网化可归结为一个中心(数据中心)、两个平台(面向患者的公共云平台、面向企业的企业云平台)、四个移动化(患者服务移动化、业务操作移动化、管理层移动化、决策层移动化)。”

 

     医院互联网计划分两方面开展:一是内部建设,二是外部建设。

 

    内部建设其实就是希望用互联网的技术进一步改造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外部建设就是打造了一个区域的互联网医疗平台。进一步解释来说,从内部建设来看,经过互联网改造后,整个繁杂的门诊就诊服务除问诊、检查、处置、取药四个环节之外都实现了线上作业。从外部建设来看,围绕便民服务目标,我们通过互联网把区域医疗机构的相关资源(如健康数据、患者电子档案、检验检查报告)整合到云端,对接商保、银行、第三方检测等机构,实现医院与医院之间、医生与医生之间、医疗和其他产业之间的无缝连接和全面业务输送,最终目的也是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智慧医疗平台,实现七大核心功能

 

    目前,医院智慧医疗平台构建了四个服务端口:医生端、患者端、第三方机构接收端和医院运营管理端,打造了三个核心业务平台:医生间协作平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患者健康服务平台,可实现七大核心功能。

 

    1、双向转诊。基于平台,发起转诊、接受转诊的医生、患者信息都可互通,极大提高了转诊病人精准性;

 

    2、远程移动会诊。平台可支持文本移动会诊、预约移动会诊、音视频移动会诊等;

 

    3、医药联动。据相关统计数据,上海各医院有37.8%的病人挂门诊号就是为了配药。基于此,平台的核心功能就是为了解决老慢病患者的配药问题。     

    老慢病患者通过平台向主诊医生发起咨询申请,医生收到申请、了解患者情况后,确定该患者需继续服药,可转到可出这个药方的医院HIS系统,保证电子病历的完整性,药师审方、患者付款之后,基于药方可在指定时间内把药配送到患者手中。这个过程真正实现了信息、物、人三者合一,实现了真正的互联网处方。

 

    4、区域检查协同。基层医生接到患者,需做检查但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就推向平台,而有条件做该检查的医院可以写申请,平台收到申请后,审核该患者的检查需求,如认可该需求可直接给患者安排检查时间并推送给患者,所有流程都在云端进行;

 

    5、远程联合门诊。基层医生、医疗专家可不在现场,也可把大家联合起来给患者看病,大大提升效率;

 

    6、医教协同。平台可实现医院手术教学的直播,医疗课件的直播共享等;

 

    7、主动健康管理。健康和医疗是一个闭环,完成医疗服务的健康管理问题,可通过可穿戴设备的提前介入,上下协作的方式来实现。

 

    在设计基于平台的专家诊疗体系时,我们遵从两个概念,一是金字塔,二是本地化。分级诊疗一定是区域性的,区域中的医疗市场一定是金子塔型的,社区医院、社区医生是根本,上面的三甲医院、医学中心是技术支撑,需要大家共同制定标准、规范输入,来不断提升区域医疗水平。

 

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化产品不是孤立的

 

    区域医疗信息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在标准化建设成果和互通共享基础上,为医疗服务提供者、卫生管理机构、患者、医疗支付方以及医药产品供应商等机构提供以数字化形式存储、传递卫生行业数据的业务和技术平台,以支持医疗服务、公共卫生以及卫生行政管理的工作过程。

 

    现在回过头看,大医院面临很多困难,人满为患,看病难、看病贵……国家又颁布了分级诊疗、签约家庭医生等政策,希望人们大病去大医院,小病去小医院。究竟什么是大病,什么是小病?最后变成医院说了算,变成了医院筛选他想要的病人。

 

    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包括医院信息化、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农村合作医疗机构信息化平台等。

 图片2.png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模式


一、分级建设模式:以县为单位统一规划建设。适用于经济发达或者人口众多的区县,如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区县。


二、云计算模式:以省为单位统一建设,适用于人口稀少的省份,如贵州、宁夏。以市为单位统一建设。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市。


三、混合建设模式:全市统一数据中心,虚拟县数据中心。如:云南。

 

做区域卫生信息化产品,绝对不是孤立的,不像十年前做这家医院,产品本身都是孤立的。现在非常复杂,要合厂商、政府、机构、企业自身的产品,这里面涉及到机构、商业团队非常多。

 

社会办医机构的医联体之路


    当下几乎所有的软件都只是局限于业务操作的层面,提高医院业务和工作效率,没有站在运营战略的角度去设计。我们认为,医院信息化走到今天应立足于三方满意:政府、医院、群众,所以信息化架构应该是考虑三方面的需求,同时提供软件给三方使用。行心医联体云平台,利用各种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把设备、技术、软件共享给周边的个体诊所、乡村医生,建立以民营医院为核心的小型医联体,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和效率的提高以及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的医疗保健服务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行心HIS(标准版)搭配免费的全科信息系统,可以帮助民营医院联合周边的个体诊所、乡村医生,快速搭建自己的医联体,覆盖周边区域,建立以自己医院为核心的逐级转诊体系。同时,在医生多点执业的大环境下,通过行心医联体系统的远程医疗终端系统,让医生可以自由的加入本医联体,透明化地进行绩效管理和效益分配。行心医联体系统帮助民营医院建立区域长期的影响力,解决民营医院的营销和持续发展问题。

 

    随着医联体、分级诊疗、基层医疗等医改政策的落实,未来大医院可能更加开放,建立开放式的医院联盟,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用数据放飞卓越医疗

 

    基于患者满意的病友综合服务管理系统,能精准采集患者满意度等医疗质量评价信息,通过云平台分析,提供详尽医疗评价监测报告,并为医院的品质提升、持续质量改进提供循证依据。

 

系统是一套全面的医疗机构服务管理系统,是功能全的代名词,涵盖现代医疗机构管理中的客服、随访、调查、纪检、行风建设等,概况的讲,可分为病人随访、满意调查、服务评价三大功能模块,为医院建设和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国际上,患者体验越来越受重视,它既是顶级医院的准则,又是医保费用支出的重要衡量标准,其中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在患者体验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患者体验不好有哪些弊端?

 

    医院对患者视角的错误理解将导致医院管理层对患者期望值认知、服务保障提供、内部管理效能等方面认识出现偏差,造成医院品牌、决策导向、服务品质、工作流程、执行效能出现隐性深层次问题,将医院发展导入盲区。甚至多家医院产生叠加,社会漠视效应出现。

    因此,国家政策也在不断地重视患者体验,这是行业的趋势。

 

    通过比较不同的患者体验评分带来的医院净利润和资产的投资回报,研究机构德勤发现患者体验和医院的盈利能力之间有非常强的关联性。
在持续研究的7年期间,患者体验总体评分为“优秀”的医院平均达到4.7%的净利润;而同期患者体验评分为“低水准”的医院只有平均1.8%的净利润。
2008至2014年,患者体验表现高水准的医院实现5.6%的资产回报率;患者体验表现低水准的医院只有3.4%的资产回报率;趋势逐年保持相对的稳定。


    虽然盈利能力和患者体验分值都会因为医院特性所影响,比如地域(城市和乡村),教学状况和所有权性质,盈利能力和患者体验水平的关联体现在所有类型的医院当中。


    平均而言,与盈利和非盈利的同行相比,政府医院的利润较低。然而,患者体验分值高的政府医院比患者体验分值低的政府医院拥有更高的净利润,且这种对比是持续稳定的。

 


本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