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医养信息化之路》之二十九:疫情
2022年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一年,我们周围的世界变了一个样子,经历战疫初期的骄傲,到断断续续的封闭和压抑,到全民皆阳战兢,我们经历一个不可思议的年头,从此我们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不是很喜欢回忆旧事,因为旧事会看到时间的老去和故人的影子,与其回顾旧事不如专注做好手头上的事。但今年确实你不得不面对很多不确定的遗憾事情,这些事情是需要勇敢面对和思考的,没有办法去逃避,我们此刻回顾旧事就是观照内心。在这2022年的最后一天,我在不停的咳嗽声中,看着满天血红的落霞,以及无惧寒风依然飞翔的山雀,记录现在的心路历程。
在经历这么多不是我们自身可以规划的事情以后,我觉得人真的很渺小。但经历身体与病毒的斗争之后,我也觉得人真的很强大。每天看到这么多的新闻,时喜时悲,人与生俱来的感情又无聊又脆弱。我打开我们系统看到医院的门诊量和发热死亡病历数据,深深感到人生老病死的无奈,兴幸自己还年轻。这几年不知道多少次我感觉自己过不了了,但多坚持一会,傻傻的又过关了。在疫情中很多人都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了躺平,但我依然有能力顶住了所有的压力,挺了过来,哪怕发烧难熬全员休假的2天依然坚持在第一线解决用户问题,我觉得自己做人很有价值,我很感恩老天给我这个经历磨难的肉体,让我日益变得强大。
归根结底,当下保持身体和心灵的健康,像金子一样的宝贵。我们可以做得到,因为我们是人。我觉得在余生继续做好医养平台,引导、治疗、保护人的身心健康,是多么的有意义!
所以,在继续做好本行,为政府、医院的建设信息化项目和服务好系统运维以外,今年我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继续完善自己的健康管理平台。以前我更多的考虑从B端出发,给我们机构医护服务人员提高效率,规范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同时给居民老人和家属提供便利。虽然这个是信息化管理的本质特点,但实施下去是从上到下的逻辑,有点反人性,所以落地时困难重重。今年我跟几个健康管理和养老的专家沟通交流,李教授的意见是:“我们借助高科技手段,去收集患者和老人的各种维度的数据;同时用高科技的服务黏住他们;继而为政府提供数据和提供服务”。他的话使我的思路洞开了,从一个新的出发点去重新布局。虽然工具是差不多,但不同思路给我们实施过程中带来新的出发点和侧重点。
我们重新开发了新的APP,从病人的角度出发去设计这个APP。虽然我们的B端机构,但我们要先忘记自己是服务人员,先从自己是个人患者的角度去考虑C端应用。所以,我们先引导每个人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指标),APP推送处方/生活方式建议,帮助TA设定自己的行动目标并关注家人的健康状况,然后在其需要的时候给TA查询或推送产品和服务。
围绕这个工具打造一个“互联网医院+医共体+养老平台”,以地区为单位,SaaS模式,跟政府合作建设平台—“医共体升级版”,整合医养上下游。我们引入很多的周边服务商家进驻进来,产品厂家、远程诊疗服务的团队也进驻进来,他们在我们平台提供直播培训、体验式营销、远程咨询和上门服务,既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又解决老百姓信任问题。平台有技术和产品,联合当地合作伙伴做市场,一起合资公司来运营当地平台。以第三方养老运营平台为实体,让软件结合本地化服务去赋能健康社区服务中心,下沉社区,所有的目标都要围绕流量来做,用城市合伙人的方式,大家出钱出力,共担风险。我们目的是整合产业,做生态平台,打造区域私域流量。以区域私域流量把医养产业联合起来,只有在区域医养产业做成生态平台,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在这当中,我则学习“米其林”的服务转型,我的角色是用系统把专家和厂商的能力组合起来,制定解决方案和游戏规则。
疫情后,我们依然健在。经过病毒的折腾和洗礼,我们获得了重生,变得更加年轻了。山河破损,规则重建,需要我们从头再来。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最后我们重读《碗破的故事》 :一个卖瓷碗的老人挑着扁担在路上走着,突然一个瓷碗掉到地上摔碎了,但是老人头也不回地继续向前走。路人看到觉得很奇怪,便问,为什么你的碗摔碎了你却不看一下呢?老人答道,我再怎么回头看,碗还是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