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医疗信息化

  • 广州海珠区4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 项目背景与现状


      海珠区是广州市四个老城区之一,地处广州市南面,面积90.45平方公里,下辖18条行政街,352个居民委员会。2015年末,海珠区常住人口161.37万人,户籍人口101.05万人,流动人口60万人。全区现有各类卫生机构313间,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5间,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人口93.9万,占总人口58.18%,覆盖面积42.74平方公里,占我区总面积的47.25%。

      经过数十年的信息化建设历程,随着海珠区人口的增加和医疗服务需求旺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医疗信息平台已经不能满足正常运行,缺乏顶层设计、缺少一致的标准,导致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应用范围局限且水平较低,在标准、规范的制订和建设方面相对滞后。结果就是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整体上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走了一些弯路。

     具体表现在:

    1)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区域内各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功能虽然基本满足需求,但各业务系统建设条块分割,系统之间信息互通不畅,导致资源不能与医联体各级诊疗机构共享,“信息烟囱”和“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2)内部信息化建设接口繁杂,未来与医联体云平台对接困难,无法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及双向转诊,增加患者“看病贵”的难题。

    3)支撑医联体信息化的硬件建设技术落后,未按照云计算模式和分级部署为一体的架构进行设计,导致资源浪费。

    4)医疗信息数据未整合,无法实现区域卫生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共享。更无法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和医疗保障服务。

    5)维护升级困难,信息化运营成本高,开发商服务经常服务跟不上,服务费用颇高。


    项目目标与系统功能


    海珠区4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区域信息平台主要涵盖以下四大系统:

       医联体一体化医疗信息云系统——在云计算平台上建设一体化的医疗信息管理应用软件系统,为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软件和信息服务。主要包括一卡通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EMR、PACS、LIS、手术麻醉管理系统、输血管理系统)、医疗质量管理系统、合理用药系统、合理输液系统、医院运营管理系统等软件系统。并通过医疗信息专网与医疗云服务中心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形成便捷、高效、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信息体系。

        全科信息系统——系统把BMJ  BP深度结构化,引导医生从症状出发建立诊断假设,再告诉医生怎么去提供证据(症状和检查)证明自己所选的诊断假设,直至最终确诊,可以有效防止误诊和漏诊,对于不能确诊的病人指引医生转诊到高级别综合医院。对确诊的病人,会按病人组别开出明确的治疗方案提供给医生参考,同时,系统还会引导医生在处方中增加自己的意见(药品或其他处置意见),对于这部分意见,系统会进行统计和大数据分析

        此外,系统提供BMJ在线学习,所有学习单元均以某个真实临床情境或疾病的某个特定知识点展开讨论,在帮助全科/基层医师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迅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当全科/基层医师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该情境或该疾病知识点相关的场景时,可以准确的应用所学知识做出最佳诊疗决策。部分学习单元还提供该疾病的转诊标准和路径,为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区域远程视频诊疗平台——包括专家端模式和申请端模式,通过平台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可实现门诊时间安排及审核功能;门诊信息按专科、按医院列表显示及查询功能、远程门诊预约申请功能;门诊预约申请成功后,对应门诊号量应相应递减。支持专家可直接书写诊断结论;诊断结论模板功能,专家可管理自己的诊断结论模板;支持“转诊”功能。

        社区居民服务系统——在完成医疗卫生数据的采集与整合之后,通过门户网站与居民进行健康互动。居民也可以借助门户网站或移动手机APP获取官方发布的及时、客观、准确、全面的卫生相关信息,并且可通过唯一身份识别随时查询个人健康记录。促进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和居民互动,促进居民个人健康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及从“以病人为中心”疾病管理和医疗服务走向“以居民为中心”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和服务。除健康信息查询和管理外,公众服务网站或移动手机APP还提供网上预约、药物配送、服务评价等公共服务。


    实施效果与评价


    1、实现海珠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之间可以查阅患者电子病历,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实现共享,避免重复体检。

    2、海珠区卫生局可以通过卫生数据中心,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业务工作检查,绩效考察;分析与传达卫生决策;财务报表监管;卫生HR管理;阳光用药监管。

    3、实现区域医疗协同与联动,基本药品集中采购,突发疾病应急指挥,双向转诊和远程会诊平台。

    4、区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升级现有社区服务站管理系统,提升医护水平。

    5、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生的诊疗能力,做到看更多的患者,看好更多的病,规范诊疗标准,保障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最终达到帮助患者改善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