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医联体新挑战:健康信息整合

2018-02-01 17:33:35 his医联体行心医养结合 阅读

在今年的报告中, “健康中国”被定为新时期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战略,并进一步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本着这一战略,2017年中国医改全新起航。今年医改重点任务是着力抓好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基本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五项制度建设。五项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对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医改的变革,也起到重大的推进作用。

医联体是实现分诊医疗的必要支撑

2009年中央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当时,由于医保制度不完善,主要问题是老百姓没钱看病,根据2003年全国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诊,29.6%的患者应住院而不住院。当前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不同于8年前的概念内涵。随着医保制度的完善,居民看病就医的需求迅速释放,医疗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已经发生转化,过去是医疗服务需求不足,现在是优质医疗资源提供不平衡,不充分难以满足人民对美好健康的进一步要求,需要新的制度设计与发展战略。

健康中国战略里提出要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制度,其中推进医联体和签约医生服务制度建设,形成分级诊疗制度是今年改革重点。

目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然而就居民就医体验而言,仍然是“碎片化的”医疗服务提供。医疗机构之间工作不关联,业务不协同,导致患者就医无序,一方面是患者就医困难与茫然,延误救治时机,同时由于选用不恰当的服务提供,造成医疗服务资源整体效益低下。

分级制度就是要按照患者疾病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不同专业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服务。医联体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破解碎片化的医疗服务问题。

医联体的作用是通过区域内医疗资源的纵向联合,形成规范的分级诊疗和转诊制度,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医疗服务,有效合理地发挥出医疗资源作用。从医疗服务提供方看,医联体是医疗服务资源的纵向整合,为服务对象提供连续、协同和高效的医疗服务。医联体内部的各个要素,通过利益机制改革,价值链条设计,业务协同规范,实现不同医疗专业,不同服务层级医疗服务的纵向与横向协同,发挥医疗资源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的整体优势;从患者角度看,医联体是作用是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使其享受到恰当、合理的医疗服务利用。

图片79.png

信息化是医联体的支撑,同时是促进改革发展的动力

然而医联体内,各个医疗服务要素之间的业务协同面临信息碎片化的挑战。每个独立的医疗机构,使用各自的应用系统采集数据和利用输入,而患者的病历信息,自然分散在这些独立的应用系统之中,患者信息的碎片化问题,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整合与集成,例如患者用药记录必然是分散在不同的医疗信息系统之中。患者电子病历碎片化问题,需要借助制度设计和信息技术实施共同协力解决。一方面是,医联体解决患者信息集成整合的责任和动力问题,医联体对自己的服务对象复杂,要承担服务对象EMR信息集成整合任务。另一方面,在技术层面上,则是依据互操作性标准,实现患者电子病历信息的连续采集与整合。

这些经过整合的,完整、及时和准确的信息,服务于医联体内的医疗服务者使用,于此同时,医疗服务活动中产生的新数据,又进一步丰富患者的电子病历存储库内容,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目的。

医联体作为服务对象体的电子病历信息集成责任人,同时又是这些信息资源的使用者,通过对患者碎片化病历信息的集成,支撑实现患者的连续性医疗服务提供。

医联体内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信息整合面临新的挑战

医联体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信息整合意义重大,效益明显,然是实施上却面临新的挑战,面临创新组织治理方式、开发业务规范和信息平台建设,以及认识创新等方面的难题。例如,如何解决不同机构间的标准,不同业务间的标准,这时,就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医联体建立后信息会积累更多,在信息交换和共享过程中,需要把更多数据进行处理,才能为患者施行连续性的服务决策。所以,不单需要技术体验,还需要不同的专业背景,不同技术层面的训练有素的专家团队共同合作。

在组织方式上,医联体实际上就是不同医院的“一把手工程”,且为政府行政资金投入的工程。对此,做好顶层规划,集中优质资金,加强技术团队人才培训,才能四两拨千金。在业务规范上,现有医院机构只有内部业务规范,缺乏医疗机构之间协同业务规范,更缺乏信息标准、数据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规范。可见,当务之急是制度规范和互操作标准制定。在理念创新上,目前医联体内的患者可以享受到医疗连续性服务,即医院内部科室间横向衔接,电子病历可随患者转移,以及机构间连续性数据共享,极大方便了患者的就医。

五大手段实现健康信息整合


一、全员人口信息与健康档案整合系统

目前健康档案中有关居民个人信息的数据,是医院在给患者办理健康卡或使用市民卡进行挂号时录入HIS系统的。但由于在医院录入个人信息时,可能出现没有联系电话、身份证地址与常住地址不符等情况,导致区域医联体平台从医院HIS系统采集的居民信息及日常诊疗记录出现信息缺失现象,形成的个人健康档案不完整,对基于健康档案开展的信息共享调阅等应用造成了影响。

区域医联体平台整体建设中,对全员人口库资源的利用,需要与平台健康档案数据的整合,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完善及校正个人健康档案信息和完善及关联家庭健康档案信息。


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区域医联体平台建设将对现有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突出“以人为本”,以“健康档案”为重点,完善居民基础健康档案以及预防免疫、就诊记录、健康检查记录、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健康档案信息,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全员人口信息的整合及优化管理。

并对现有的居民健康档案数据进行清洗、转换,整合导入到健康档案库里,减少重复录入工作。


三、健康档案共享调阅系统

健康档案共享调阅是基于区域医疗资源数据中心及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通过对各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业务和管理数据的采集、整合和利用,实现各医疗卫生机构间横向、纵向的检验、检查结果的互认互通,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及居民健康档案的共享, 必须严格按照原卫生部《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等有关要求共享。


四、区域智能提醒应用系统

重复检验检查、重复用药所产生的高昂费用和对患者身体的伤害是患者不愿意去基层医疗机构看病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合理、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验检查和重复用药,切实降低患者就医费用和伤害。

当医生对患者进行诊疗时,区域智能提醒应用系统可实现近期同类检验检查提醒、同类用药提醒健康提醒服务临床治疗安全警示、健康提醒服务及临床治疗安全警示,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医疗过失,利用系统后台的诊疗信息统一代码元素体系和系统前台的安全警示功能,辅助医护人员对病员患者进行安全治疗。


五、区域分级诊疗协同管理系统

结合国家对分级诊疗工作开展的相关要求,设计基本的区域分级诊疗协同管理系统功能,在完善现有预约诊疗系统的同时,明确全科医生与大医院之间的职能定位,建立畅通的信息通道形成与大医院之间的无缝衔接,实现社区首诊及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的规范化转诊,并提供对转诊过程的记录与监管,为分级诊疗的实现提供信息化支撑手段。

 

 本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